400-882-5311
场所类型 | 层数限制 | 面积 | 人数上限 |
---|---|---|---|
老年人活动用房 | 地下/四层及以上 | 200㎡ | 30人 |
剧场观众厅 | 四层及以上 | 400㎡ | - |
歌舞娱乐场所 | 地下/四层及以上 | 200㎡ | - |
特殊功能空间的规划需严格遵循层高与面积配比原则,地下空间利用要特别注意通风系统和逃生通道的设计方案。人防工程中的影剧院场所,其防火分区允许范围需结合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建筑类型 | 防火措施 | 材料降级标准 |
---|---|---|
单多层建筑 | 自动灭火系统 | 顶棚外材料可降级 |
高层建筑 | 双系统配置 | 顶棚外材料可降级 |
地下建筑 | 特殊空间分隔 | 公共区域材料可降级 |
不同建筑形态对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有差异化要求,实际操作中需特别注意医疗用房、文物存储场所等特殊空间的全材料规范。楼梯间等疏散通道的装修必须采用最高防火等级材料,餐饮场所的墙面处理要考虑明火作业的特殊防护需求。
超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设置具有不可调节性,设计阶段就要预留足够的应急空间。丁戊类厂房在配置自动灭火系统后,其防火分区可进行适当优化,但仓储空间的防火分区调整需谨慎处理。
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火设计,需要综合评估自动报警系统、灭火装置、建材等级三要素的协同作用。地下商业空间的防火标准要高于地面建筑,通风系统的冗余设计尤为重要。
甲乙类工业建筑的防火墙需要达到四小时耐火极限,普通建筑的防火墙标准要保持三小时基准不变。防火门的选择要与其所在墙体的耐火等级相匹配,确保整体防火体系的完整性。
通过对比记忆法掌握不同场所的面积数值特征,建立"地下200、地上400"的数值锚点。材料分级标准可归纳为"单层看系统、高层要双配、地下重公共"的记忆口诀。建议通过思维导图整合防火间距与建筑高度的关联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