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艺术形式,水墨绘画通过笔墨纸砚的独特媒介,构建出极具东方美学特征的视觉语言体系。课程以材料特性为切入点,深入解析生宣熟宣的吸水差异,演示不同狼毫兼毫笔锋的运用技巧,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墨分五色"的精妙变化。
教学模块 | 技法重点 | 成果展现 |
---|---|---|
基础笔法 | 中锋侧锋转换、干湿浓淡控制 | 完成四君子基础练习 |
构图设计 | 留白技巧、虚实关系处理 | 创作小品山水画 |
创作实践 | 主题表达、个性风格培养 | 完成毕业创作作品 |
区别于程式化的临摹教学,课程采用"观察-解析-实践"三维教学法。在花鸟课程单元,学员将先观察真实植物的生长态势,通过解剖结构理解物象本质,继而转化为笔墨语言。山水画教学中特别设置的户外写生环节,帮助学员直接感悟自然气象与笔墨意境的内在关联。
教学体系设置六大能力维度评估标准,每月进行学习成果诊断。在工笔重彩课程中,学员需经历线描练习、分层渲染、整体调整三大阶段,每个阶段设置明确的质量标准。写意课程则强调"放胆落笔"与"细心收拾"的辩证统一,通过大量小品练习培养笔墨直觉。
课程精选宋元明清各时期代表画作进行技法拆解,在临摹《溪山行旅图》过程中重点解析雨点皴法的运笔节奏,研习《富春山居图》时着重体会长披麻皴的空间表现力。通过对比分析徐渭八大等大师作品,理解写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脉络。
教学方案按技法难度分为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理论研习、技法实训、创作实践三个环节。在材料运用专题中,详细讲解不同宣纸与墨色的反应效果,演示生宣作写意、熟宣绘工笔的材料特性差异。构图原理单元结合经典画作分析,揭示"三远法"在实际创作中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