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阶段 | 核心内容 | 课时安排 |
---|---|---|
知识体系构建 | 必修模块重难点解析 选修知识拓展延伸 | 36课时 |
解题能力强化 | 工业流程题专项训练 实验探究题突破 | 24课时 |
应试技巧提升 | 高考真题拆解分析 考场时间分配策略 | 18课时 |
采用诊断式教学法,通过前测精准定位学生在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等模块的掌握程度。每周安排专题突破课,重点解决化学平衡计算、电化学分析等高频失分题型。
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记录每次课堂表现和测试数据。开发移动端学习平台,支持化学反应微观过程3D演示。开设实验专题课,强化仪器使用规范和现象分析能力。
实行课堂录像抽查制度,教学督导组每月进行教案评估。建立家长监督通道,定期发送学业进展报告。
设置阶段达标考核,要求重点模块掌握度达85%以上。建立进步幅度追踪系统,确保每月成绩提升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