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北京电视台培训中心 (京视青少年传媒学院) 编辑:佚名
我是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王小佳。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并且一直激励我在新闻直播间里度过了21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既有偶然、也有必然的一面。由于从中学开始就在学校广播站播音,在高中毕业时的梦想就是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然而梦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差距,年我落榜了,这成为我人生中个挫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考大学还被人们称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主动选择复读一年的我在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成为新闻主持人的梦想在当时激励着我勇敢的选择了这条道路。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在第二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王小佳
今年是我到北京电视台工作的第21年,非常幸运的是我的梦想与现实是一致的。我成为了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并且在《北京新闻》这个节目担任新闻主播。在这个岗位工作让我付出了很多,但更收获了许多人没有体会到的感受,因为我和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我有许多机会去参加重大会议、事件、活动的报道工作。当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我就在现场,现在每每想起这些还是会让我兴奋、激动。从开始工作时次参加北京市党代会的报道、到参加北京市和全国人大、政协会的报道,直到2012年11月参加党的“十八大”开幕式的采访、报道;从参加北京电视台在黄河壶口瀑布次大型异地直播、五一、十一、元旦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直播,到迎接新世纪的世纪坛直播。每一次直播报道都让我在播音、主持业务和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收获许多。
现场直播不但要亲历现场,感受高温酷暑、严寒冰冻,更有一个特点是稍纵即逝,例如有一年12月31日我在报道“国航安全飞行40周年”时,我站在机场,背后就是刚刚降落的飞机,如果自己的业务不过硬不能顺利地表达,也许就错过了这样的画面。同样,在“十八大”开幕式报道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新闻事实不可能因为记者的失误而再为你重演一遍。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
王小佳
人生不同道路的选择一定是有收获、也有付出。而选择了某个行业也意味着选择了某一种生活方式。同样也是工作性质决定了我的许多双休日、节假日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平时也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样可以正常下班给家人做晚饭,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但当我参与报道的新闻和节目顺利播出时,获得的幸福的感受又是别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新闻播音岗位而去主持其他节目,而我却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光明日报》的记者曾经采访过我,对于自己职业的感受,我的回答是“我最爱新闻播音”,因为那时我就已经将新闻播音当作我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就以“最爱新闻播音”为题刊登在报纸上。我的大学老师,也是播音学的创立者张颂老师在看到这个报道时特别高兴,他也鼓励我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行。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又让人猝不及防。四年前一次例行体检时我被查出患恶性肿瘤,记得那天我得到确诊消息时已是下午四点半,当时我正在配音并为六点半马上要直播的《北京新闻》做相关准备工作。那一刻,我的情绪也发生了巨大的波动,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还能直播当天的节目?但是短短的几分钟后我迅速的冷静下来,我意识到: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要面对一千多万北京观众,甚至更多的全国电视观众,我有责任和义务要把节目播好。就这样,我放下了所有的糟糕的情绪,顺利地完成了直播。在随后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化疗,我向医生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希望能保留我的头发。因为在我的心中还有一个奢望:就是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十个月后,由于对新闻工作的挚爱,我又重新回到新闻直播的岗位上,继续为观众朋友服务。经历了这一切,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要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王小佳
在20几年的工作生涯中,除了去现场采访报道,直播新闻工作占据了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一年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新闻直播间里渡过的,有几年更是每年180天在直播。古人云“天道酬勤”,我的努力工作让我幸运的得到了观众、领导、专家的认可。在刚刚颁发的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我获得了最高奖“金话筒奖”。理想和现实、坚持和守候,是我自己的人生感悟。在此,我也希望大家能在自己人生道路和职场生涯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坚定的走下去。我想成功一定是属于有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