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其创作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占卜实践。周文王姬昌在继承夏代《连山》、商代《归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天地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于羑里囚禁期间系统整理卦爻辞,最终形成这部蕴含朴素辩证法的哲学典籍。
典籍名称 | 形成时期 | 核心特征 |
---|---|---|
连山易 | 夏代 | 以艮卦为首,侧重自然现象解读 |
归藏易 | 商代 | 以坤卦为首,强调万物归藏之理 |
周易 | 周代 | 以乾卦为首,构建完整哲学体系 |
在七年囚禁岁月中,周文王通过对先天八卦的重新排列组合,将自然现象与人文伦理相结合。这种推演不仅包含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观察记录,更融入了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学。
从孔子作《易传》系统阐释卦爻深意,到汉代列为五经之首,再到宋代邵雍发展象数派理论,《周易》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历代学者通过注释阐发,不断赋予这部古老典籍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