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一般,学科有短板
有的同学在需要考试的科目中有一科真的非常不擅长,比如英语(四六级没过、英语作文不会写、英语单词也不认识几个)。比如政治(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完全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尤其是马原),像这种统考科目是没法避开的,必须硬着头皮学,那就非常需要老师帮助。2.
2.考研盲区,选择跨考专业
有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并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等到了考研的时候想通过考研进入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于是选择了跨考。跨考生面临的是全新又陌生的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学科的同学要跨考理工科的还要面对数学这个大难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复习资料买不全,抓不住复习重点、刷题的知识点覆盖不到位,这时候就非常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带着复习。
3.往届毕业生、同等学历考生、在职考生
遇到过一些毕业了因为工作需要准备考研的同学,对于这一类同学来说,学习其实是很痛苦的,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进入一种全面备考的状态了,即使是本专业的知识在工作的几年中也陆陆续续遗忘得七七八八,不管是学习氛围和精力都比不上在校时的状态,所以必须主打高效备考。
同等学力考生往往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准备些什么材料,怎么应对加试科目,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学历属不属于同等学历,需要一个明白人解惑。在职考生大多会选择非全——一是不知道院校怎么选择;二是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规划怎么安排,因为需要兼顾工作和学习,非常需要以高效率的方式来安排,别的考生可能一天能学十二个小时,而有的在职考生甚至一天只能抽出四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
4.考研进度不佳、复习得很晚
“只剩四个月了,考研来得及吗?”
“八月开始准备考研,能不能成功上岸?”
这些话题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一类同学决定考研开始得很晚,所以迫切想要在知道有关考研的全部信息,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效率化是这一类考生需要攻克的问题。考研需要考察的内容很多,相应科目的覆盖面也广,备考时间紧张,基础往往只能一两遍带过。
5.自制力一般、需要老师监督
没有学习规划,想到什么就学什么,明明知道专业课很重要,可还是执着于英语和政治,学习起来总是断断续续的,后面的知识点还没前面的已经忘了。
太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情诱惑,游戏邀请、明星八卦、学校琐事等等总是能分散本就不多的学习精力。
6.报考信息不透明,找不到人了解情况
有的同学选择的学校或者是专业比较冷门,根本找不到直系学长学姐了解情况,只能自己摸索着复习,有的学校甚至不公布一些很关键的报考信息,复试刷不刷人、压不压分、歧视与否啥都不知道,就真的很需要联系老师进行详细了解。